如何激活阿里传统农业
在传统农业转型过程中,一直受到农村地域广、环境差异大、平均智力水平低等问题的限制。但随着推动农业品牌化、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细则逐步落地,成为激活农业源动力的新引擎。
5月8日,农业农村部举办“2021 中国农业品牌政策研讨会”。会议期间,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专家工作委员会联合阿里巴巴,正式启动“贫困地区品牌公益帮扶试点行动”,重点关注脱贫县10个特色资源挖掘潜力大、品牌建设有一定基础的地区
对于农业产业链来说,品牌发展将带来更多的客户基础和充足的销售保障,同时为相关农产品和农户的持续增长注入内在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品种创新优化、质量保证、规模化生产等因素缺一不可。这使得通过品牌化这一终极目标,从全产业链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成为可能。
这也成为互联网巨头挖掘新价值曲线的又一个机会市场。
5月17日,2021 阿里巴巴乡村致富大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阿里巴巴平台农产品销售额达3037亿元,稳居中国最大农产品上行平台。会上宣布启动“热土计划”,助力乡村振兴,其中包括阿里将投入专项资金,加大对包括智能育种技术在内的农业技术研究的投入。
01推进农业品牌化——上下联动激活源动力
谈及中国,农业的现状和痛点,很多零售商都会提到工业化和品牌化发展缓慢。
比如说到苹果,零售商大多意识到阿克苏, 新疆, 白水, 渭南洛川, 陕西都有口感和品质更好的苹果产区,但由于没有知名的区域公用品牌,消费者并不清楚,能让消费者脱口而出的成熟农产品商品品牌更是凤毛麟角。
这使得中国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存在诸多痛点。
对于大多数终端农户来说,农业种植仍停留在投入大、产出低、增收难、缺乏技术指导的粗放发展阶段;采购供应商也在努力寻找高质量的产地和产品,在产地寻找货源往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成本;零售渠道需要花费更多的宣传成本,才能让消费者认可货架上的农产品。
从长远来看,很有可能会出现新农不能满足需求、新产品培育周期长、困难多等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生鲜供应链更注重销售增长而非品牌建设。同时,按照传统模式,虽然出现了一些品牌案例,但过程缓慢。
究其原因,在于传统农业产业缺乏具有品牌建设能力的专业组织和人才。而且,工业化的传统农业尚未形成。由于地域分布广,农民分散,在消费者研究、产品创新、质量提升、物流运输等方面缺乏系统的方案和基础设施支持。
但随着零售行业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开始布局农业源头,百果园、永辉的超市等实体也开始涉足生产源头,传统农业由此升级到关键窗口期。
推广农业品牌也成为阿里的重点项目据了解,阿里贯穿了数字流通、数字生产、数字销售三大核心环节,其多样的布局助力传统农业升级。销售渠道
比如天猫的聚划算事件,淘宝直播主播Viya最初推出了海南火山荔枝品牌,直播当天就卖出了5万份火山荔枝,全天累计超过400万份。
2020年,阿里正式宣布,将全力以赴“打造100个价值超10亿的品牌”,通过淘宝直播村播计划、聚划算聚信、巴巴农场、原产地平价直供好货淘宝专版等活动,加快农业品牌化之路。
在上述业务环节、品牌建设和销售成果的支持下,阿里在平台上聚集了更多农产品,帮助其打造或拓展品牌。因此,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下,阿里可以承担10个脱贫县的区域公共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
要知道,品牌化的背后是农产品品种创新、品质优化、标准化生产的集中体现。同时,品牌化、产业化也能给农业上下游带来更多溢价控价,促进产业发展。
02把握供应链关键节点——兼顾促销和长远布局
虽然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很多数字智能等新兴技术,但推动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巨大工程。
据阿里,官方披露,截至2020年,帮扶扶贫8年间,阿里巴巴平台农产品销售总额达1万亿元;此外,淘宝村年交易量首次突破1万亿元,可以说初见成效。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关键是阿里抓住了供应链的关键环节。
阿里在2019年成立了数字农业事业部,如今已经成为基于数字农业基地和生产仓库、盒马村和云, 阿里,高新技术系统、蚂蚁链追溯技术和网上商户银行卫星风险控制系统的数字农业体系。
“阿里,农业没有短期的KPI,我们已经做好了艰苦奋斗的准备。”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总经理李少华,分析,阿里农业最大的特点是重金投入,深耕农业源头,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希望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能看到成效。
借助数字农业基地、阿里云智能、蚂蚁链溯源系统、网商银行“大妮子”卫星风险管控、以及“产区仓、菜鸟共享”的流通体系,阿里以天猫为农产品品牌主阵地,对产供销全环节进行数字化升级,激活传统农业,激活中国乡村。
具体来说,阿里农业依托整个阿里体系的资源,涉及大数据、技术、人才等诸多方面。例如,阿里农业正在全国各地建设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引导农民从“靠天吃饭”、凭经验种菜转变为按标准接单组织生产、种植养殖,从而引进新标准、新技术、新品种。
比如依托阿里, 昆明,的仓库,沃柑、砂糖橘、糯玉米、阳光玫瑰等18种云,特色农产品被分级,只有百香果被分了8个等级。自2020年8月以来,通过阿里,数字农业供应链,云, 保山, 昌宁县和百香果在淘宝和盒马平台的销量连续三个月增长超过200%。
从长远来看,质量造就品牌,品牌反哺质量。当农业产业化、品牌化进程逐步推进,必然带来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部分
这也很符合国家政策。半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出台“三品一标”政策,强调“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地深入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引领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03注重“新农民”培育和未来十年——布局
随着阿里等企业农源布局的进一步推进,相关方更加注重“人”的培养。由于传统农业品牌化和产业化进程有限,缺乏具有专业思维和知识的人才是重要原因。因此,阿里农业也希望培育“新农民”,让农业产业链拥有无穷的增长动力。
据了解,阿里培育“新农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通过课程和培训提升新农民的专业实力。例如,2019年,在阿里巴巴扶贫基金的推动下,“淘宝大学电子商务扶贫学院”通过送课下乡的方式,帮助该县免费培养电子商务人才。2020年,“电商扶贫学院”升格为“农业扶贫学院”。通过组织贫困地区电商商户和政府代表来杭州学习直播和电商基础课程,提高了电商运营能力,培养了电商人才。
另一方面,除了打造区域公共品牌,阿里还注重借助平台优势支持商业品牌。目前已有品牌案例初见成效,如“亚洲".生菜之王”马铁民,打造的稻花香五常米、绿行者等
当像马铁民,这样的新型农民越来越多,中国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的进程将逐步加快。对于参与进来的新农民来说,他们可以享受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红利,从远离新兴趋势、难以受益转变为深度参与、利益共享。
对于农业产业链中的企业来说,不能仅仅依靠商品配送和搭建平台来巩固市场;但是要提前布局,继续深耕,才能掌握话语权。届时,谁以更多的数量和质量与更多的原产地对接,就有可能凭借规模优势赢得消费者的选票,在“28原则”下占据上风。
就阿里而言,也是一个政策导向支持、市场空间巨大、急需整合升级的机会市场。比如阿里有可能在产业链上挖掘更多的B端业务,在传统B2B模式下进行差异化。同时,农业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中出现的数字化需求、科技投入、人才培养等衍生服务,也可能成为阿里发展新业务的切入点。
可以说,阿里需要不断探索新的业务增长动力,而农业品牌化已经打开了一扇窗。
但是,布局农业也有一定的风险。例如,成本投入大、时间周期长、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关系复杂,可能会给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带来障碍。此外,拼多多、美团等企业也大量从事农业,未来该领域的激烈竞争不容忽视。